-
扫码咨询
-
联系电话
13391287280
2025-08-18
2025年7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在北京正式签署《信息交换协同应用合作备忘录》。税务部门掌握着全国2.3亿市场主体的全周期数据,包括纳税申报、发票流向、社保缴纳等实时、精细的信息;统计部门则拥有经济普查、GDP核算、行业景气度等宏观“卫星云图”。这次签约意味着打通税务和统计两大关键部门的数据壁垒。也就是说,以后税务局掌握企业的纳税、发票、社保等详细“账本”,和统计局需要的经济指标、行业数据等“图谱”,将实现更深的互联互通。
这对企业的掌舵人有哪些影响呢?
1、企业经营更“透明”
过去:报给税务局的数据和报给统计局的报表,可能有些差异(比如统计口径不同)。两部门各自看各自的,有些“灰色地带”不易察觉。
现在:数据打通后,系统自动比对、交叉验证。企业报给税务的销售收入和报给统计的产值如果出现不合理的大幅偏差,系统很可能会“亮红灯”,引发预警。
2、减轻填报负担
利好面:减少企业重复填表。税务局已经掌握的企业基础信息和关键经营数据,理论上可以共享给统计局,企业不用再向统计局重复提交相同内容。这能省下不少财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挑战面:这对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确保自己内部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因为提供给一个部门的数据,很可能被另一个部门直接引用或比对。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规范性要求也会提升。
3、政策制定更精准
宏观层面: 政府能更全面、更实时地掌握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情况(税务微观数据)和“整体脉络”(统计宏观数据)。这能让政策制定更精准,更准确地判断哪个行业、哪类企业真正需要扶持。更有效地评估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地效果。
企业层面:
机遇:真正符合政策导向、规范经营的企业,更容易被“看见”,获得扶持(如补贴、信贷支持)。。
挑战:基于“模糊地带”或“打擦边球”的盈利模式,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政策红利将更倾向于“阳光下的企业”。
企业接下来该怎么做?
看清了这些影响,行动方向就清晰了:
1、拥抱“真实透明”:摒弃侥幸心理,确保所有经营行为、所有数据记录都经得起推敲和比对。
2、升级“数据内功”:投入必要资源,提升企业财税和业务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数据准确、一致、及时。
3、关注“纳税信用”:税务数据是核心,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A/B/C/D/M级)价值将更加凸显。它不仅是税务管理的评价,未来可能更广泛地影响企业在政府监管、金融授信、政策获取等多方面的待遇。
4.吃透“政策导向”:关注基于更精准数据制定的新政策。理解政府真正想鼓励什么、规范什么,顺势而为,才能在变革中找到新机遇。
税务与统计的数据共享合作,意味着税务“数据穿透式监管”加强。合规经营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3391287280